学院简介
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年1月撤系建院。2009年9月,经过调整,学院下设基础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应用数学系、运筹与控制系、数学教育系、金融与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统计咨询中心,建有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在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五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九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和统计学(非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79人,硕士研究生279人,本科生848人,函授生46人,留学生5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队伍雄厚。学院现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四、五、六届数学组成员各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另有名誉教授2人、客座教授19人、兼职教授11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主要的稳定研究方向有统计学及其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系统控制、常微分方程、拓扑学、李代数、课程与教学论等。近5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共承担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其它省部级项目70余项。学院教师每年在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80篇以上。近年来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3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育委员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教育学会二等奖1项,钟家庆数学奖1项。学院教师多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被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其它省部级奖励多项。
院长致辞
欢迎您访问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非常高兴通过互联网与您见面。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在原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在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和高层次的数学研究人才,为我国基础教育和数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在数学所有学科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等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共承担“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其它省部级项目50余项,总经费2600余万元。学院教师每年在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40篇以上,取得了一批特色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好影响、具有国内领先或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依靠学校领导和学院班子的力量,积极带领学院全体职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高效管理,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再用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力争使我院的优势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为培养更多一流的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和高层次的数学研究人才而努力奋斗!
长风万里度,虚怀凤来仪,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诚邀英才与知己!
历史沿革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7年以前学科建设工作主要依托在教研室中,1997年撤消教研室建制以后,学科建设工作主要是以科研团队形式出现。2004年1月撤系建院。2009年,经过调整,学院下设基础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应用数学系、运筹与控制系、数学教育系、金融与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统计咨询中心,建有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46年——1965年
•1946年1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市组建,1948年8月东北大学自然科学系数学科在吉林市(现东北电力学院校址)成立。
•1948年12月,东北大学将系改为院、科改为系。自此,东北大学数学系诞生。1949年1月24日,吴莲溪被学校任命为系主任。
•1950年1月,数学系首次制定本、专科教学计划。
•1950年4月,东北大学数学系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50年10月,数学系成立代数、几何、数学分析和初等数学4个教研组,校长聘任吴莲溪教授、杨春田教授、吴宗函教授和马忠林副教授分别为教研组组长。
•1953年2月,根据学校安排,数学系开始实行教研室建制,1950年成立的4个教研组改为教研室,又成立了教法教研室。
•1953年5月1日,数学系正式开办函授教育。
•1953年,学校开始培养研究生,吴莲溪教授被确定为研究生导师。
•1958年10月5日,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易名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60年9月,数学系招研究生班30人,各10人分别编入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研究生班,学习期限2年。
▲1966年——1976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数学系一切教学、科研及教研室活动均被停止。
•1970年9月,举办“试办班”,“工农兵学员”开始上大学。
▲1977年——1999年
•1977年7月,数学系恢复教研室建制。
•1977年冬季,恢复高考招生,数学系时隔11年录取180名高考本科生。
•1978年,数学系在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专业中各招生12名和2名硕士研究生,这标志着数学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正式恢复。
•1978年上半年,数学系正式恢复函授教育,当年招收函授生1000名。
•1980年8月1日,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恢复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东北师大具有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数学系有学科教学论(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数学系撤消教研室建制。
•1998年8月,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评议,省学位委员会审批,东北师大取得应用数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硕士(数学)学位授予权。
▲2000年至今
•200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核批准,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校学位委员会有权审批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0年9月,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会议审核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核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3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核批准,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4年1月,撤消数学系,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
•2004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被确定为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10月,数学与统计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检查工作。
•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立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6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核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为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样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了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6月,学院“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论证。
•2009年9月,经过调整,学院下设基础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应用数学系、运筹与控制系、数学教育系。
大事记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3月至9月,学院以“教师队伍建设上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争一流”为实践载体,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集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创新了办学理念,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出并着手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提升学院发展水平的新举措。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100%。
2.我院在学校2008-2009年度“创先争优”表彰暨基层党组织建设大会中喜获所有奖项
我院分党委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级本科生党支部荣获“校级先进党支部”称号;范猛教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裴东河教授荣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郝明宇、张永正、陶剑、胡江、伊波、朱曼红荣获“院(处)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的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笃志计划”被评为“优秀主题活动”。
3.学院外事交流活动增多,合作资源不断拓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院的科技文化氛围,促进学院教师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2009年,我院先后从国内外邀请数十位专家、学者来我院做学术交流和专题报告。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马志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木法应邀来我院讲学。
6月23日—7月9日,2009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统计学及其交叉科学)在我院成功举办;9月19日—20日,“3+X统计学及其应用 Workshop 2009”在我院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上述会议搭建了一个学术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统计学专业的在读学生提供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为推进我校统计学加速发展,增进国内学术交流,加强校际之间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我校统计学的国内影响力产生深远影响。
4.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我院史宁中教授负责的《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被评为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史宁中教授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年4月,迎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评估,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月学院制定学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6月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12月修订、完善本科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普通类)本科课程计划。
5.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
2009年数学与统计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史宁中教授的“应用统计方法研究”,获得资助150万元),面上项目 2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专项基金项目5项;总批准经费234万元;2009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共计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9篇。
6.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09年,我院郭建华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此前,我院史宁中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第五届科评议组成员。
我院范猛教授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宝学教授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到目前为止,我院共有四位教师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郭建华(2004年度)、裴东河(2005年度)、范猛(2008年度)、张宝学(2009年度)。
7.人才引进工作开创新局面,5名教师入选“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
延揽学界精英,造就学术大师,带动学科建设,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2009年我院新引进5位博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他们不仅都毕业于985 院校,而且其中两位还是国外名校的海归!2009年,在学校启动的 “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中,我院王勇、陈良云、段永江、高巍、雷沛东等5位教师成功入选,入选人数位居各学院之首。
8. 对外办学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果
2009年,我院负责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国家级骨干教师暨吉林省骨干教师进行了连续两期培训,并对中山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2009年举行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省一同学获得金牌,并取得世界第四,中国第二的好成绩!近4年来,吉林省数学会培训的学员共取得2金1银的优异成绩,位于全国前列。
9. 学院办公室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院办提出的“规范、高效、责任、和谐”的工作理念、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优良的作风建设以及先进的工作方法被《东北师大校报》整版宣传报道,并曾两次在全校大会上做经验交流。截止目前,已有来自校内外共8个学院(单位)到我院参观和交流。
10.学生工作凸显实效,学生集体和个人屡获国家级表彰
2009年,我院学生工作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化落实中央16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立足需求,全效服务,全人发展”的学工理念,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凸显实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2007级免费师范生班级荣获团中央、教育部第十次“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班级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此外,在2009年举行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由我院学生组成的10支参赛队伍共摘得国家二等奖2项,吉林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参赛获奖率高达80%,刷新了我校学生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