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9日下午,应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邀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院士做客数苑大讲堂,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我校校长刘益春院士主持,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冀书关教授向周向宇院士和刘益春校长汇报了学院基本情况。
周向宇院士从华罗庚先生的名言“中华民族是擅长数学的民族”开始,指出中国古代在数学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周向宇院士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在十进位制的创造性贡献,以及十进位制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周向宇院士指出,作为“君子六艺”之一,数学教育一直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经盛行开来,我国的“以筹计数”比印度人用十个字母来表示数字要早很多。周向宇院士用《汉书·律历志》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指出了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既务实、又致远,既重视构建科学理论又重视科学应用的特点。周向宇院士指出,中国文化对数学思想、方法、能力极为尊崇,古代的先贤们常用数学命题来阐释人文思想,从《史记·夏本纪》中描述大禹治水的“左准绳,右规矩”,到《管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贞观政要》等古代名著,无不体现着数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周向宇院士详细讨论了从《易经》中的二进制到《老子》中的三进制,以及《九章算术》中对于零、正负数的运算等。他分析了墨家和名家的极限思想的萌芽,讨论了极限思想在中国古代数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祖暅的“缀术”、“祖暅原理”等。周向宇院士还利用古代名篇《愚公移山》中的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详细阐释了祖孙模型中蕴含的“Peano公理”、“阿基米德原理”等。
周向宇院士还细致的讨论了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证明,从西周的商高,到三国时期的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中形数结合的证明方式,再到出入相补原理、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中提到的割补术等等,他指出实际上中国古代数学已经有了数形结合、代数几何化、几何代数化的思想。周向宇院士强调,中国古代数学“言约旨远”,既有理论数学,也有应用数学,内涵非常丰富。他指出,中国古代数学对华夏文明的贡献,除了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贡献外,更有在国学、语言、文化等精神文明方面的贡献。
报告结束后,周向宇院士还和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认真倾听并详细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校长刘益春院士对周向宇院士的报告作了精彩总结,并和周向宇院士讨论了中国古代数学特别是祖孙模型和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他表示,听了周向宇院士的报告深受启发,报告内容丰富精彩,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指出,周向宇院士的报告对中国古代在数学上的贡献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使大家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受到启发,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数苑大讲堂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搭建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互动的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全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旨在普及学术,探究学问,激励后学,启迪新知。
报告嘉宾简介:周向宇,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98年获俄罗斯国家科学博士,2001年获陈省身数学奖,2002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周向宇院士长期从事多复变函数论与复几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扩充未来光管猜想、L2解析延拓最优估计和强开性猜想等。这些研究工作发表在Ann. of Math.和Invent. Math.等国际著名数学期刊上。